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工业化、智能化建造学术会议暨安罗高速黄河大桥考察活动在郑州召开4月27日-28日,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工业化、智能化建造学术会议暨安罗高速黄河大桥考察活动在河南郑州市圆满召开。 此次活动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分会联合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主办,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承办,以“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技术”为主题,采取“大会报告+平行分会场+现场观摩”形式,推动桥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周海涛,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理事长李彦武,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毅,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宋华东、原一级巡视员李强,省科学技术厅能源交通处处长李铁成,集团领导关健、吕小武、袁冻雷出席会议。 本次活动特邀中国工程院周绪红、聂建国、岳清瑞、张喜刚、刘加平、曾滨和中国科学院李惠,7位院士到会指导。来自全国桥梁建设、科研、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桥梁产品生产、相关设备制造厂家代表,院校师生,新闻媒体等共约300人参加本次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致辞 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宋华东致辞 集团总经理关健致辞 27日上午,活动举行了开幕式。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宋华东,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关健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聂建国、刘加平两位院士分别围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一些新进展》《高性能材料与结构一体化》作大会报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冰围绕《轻量化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助力桥梁安全强韧、绿色长寿》作大会报告。吕小武副总经理围绕《河南省高速公路长大桥梁建设实践及思考》作大会报告。黄河公司执行董事张圣建围绕《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工业化信息化建造实践》作大会报告。 张圣建执行董事介绍了项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转型等重大国家战略,贯彻落实集团科技创新部署,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取得的工程建设质效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汇报了项目创建国家优质工程和科研攻关相关工作进展。 27日下午,会议设置钢与组合结构桥梁专场、安罗黄河大桥专场、桥梁学科发展规划3个平行分会场,与会代表围绕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设计创新、新材料新设备、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技术及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在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长效保障技术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28日上午,与会代表前往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黄河特大桥建设现场实地观摩指导。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全长15.223公里,全桥钢结构用量约22万吨,是集团投资建设的黄河上最长、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项目围绕集团科技创新规划纲要,通过产学研联动攻关,实现7项全国首次和3项河南首次技术创新,聚焦“韧性提升、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绿色低碳”四个方向,开展桥梁结构体系轻量化方案优化研究等12个课题的科技创新研究,在河南桥梁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此次活动共鉴了我国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共享了工程建设成果与经验,对于提高集团桥梁工程建造品质与效能水平,促进桥梁技术创新与交流,推动桥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智能桥梁建设和交通强国示范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综合部) |